全國農機產品訂貨交易會暨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大的農機行業盛會。她的成長有著鮮為人知的歷程。 提起“全國農機會”,還要從1959年國家成立第八工業機械部(簡稱農機部)談起。1960年農機部開始舉辦“農機行業生產、供應計劃會”,她是“全國會”的雛形;1980年該會開始使用“農機訂貨會”名稱開展有關工作。1982年兩部兩局(機械部、農機部,汽車總局、儀表總局)合并成立國家機械委,下設農機總局(副部級),1985年撤消農機總局,成立中國農業機械總公司并主辦“農機訂貨會”。1986年農機會開始使用全國農機產品訂貨交易會名稱,沿用至今。 1990年成立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并從1997年開始協辦、協助主辦直至今年完全主辦“全國會”。另外,全國農機產品訂貨交易會分別在邯鄲、安陽、鄭州、桂林、濟南等城市舉辦;首屆國際農機展于1997年12月在北京正式舉辦,第二屆至第九屆國際農機展即與(秋季)訂貨交易會同期同址舉辦,先后在濟南、南京、合肥舉辦。 經過多年來的創新與發展,“全國會”逐漸由“賓館型”——供需代表見面簽訂合同演變成“場地型”——產品展示,并逐漸顯現 “六個平臺”(產品交易、行業服務、會員聯系、宣傳鼓舞、信息交流、國際合作)強有力的功能,它是主辦單位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積極倡導并努力實現的方向。 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全國會”這一“品牌”的外延不斷向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全國會”相繼增加了中國農機市場發展研討會、中國農機發展戰略高層研討會、中外農機經貿洽談會、第一至五屆中國農機論壇以及首屆亞洲農機社團和企業領導人聯席會議。通過這些活動,“全國會”極其深刻的內涵得以豐富、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速、國際知名度得到極大而有效的提升。通過快速發展,形成了“全國會”“品牌”的知名度和境內外農機行業對“全國會”品質的認可度。“全國會”成功地完成了計劃經濟時代的“計劃分配會議”向市場經濟時代展覽展示會議的轉變。近七屆(1999-2005)參展企業連續過千家,其中上屆(2005年)參展企業1,512家(而且,展覽面積達80,000M2,觀眾達108,038人次)。 縱觀“全國會”參展企業的更迭以及參展力度、參展產品的變化,便不難發現和看出下一年度農機行業的格局和走向。越來越多的企業深刻地認識到:參加“全國會”,不僅能得到眼前實實在在的效益,而且是穩定已有的經銷商隊伍、發展新伙伴的重要手段。“全國會”確實起到了行業“晴雨表”、“方向標”的作用。 “全國會”已經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作為“品牌”它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這個“品牌”從塑造到維護,凝結著廣大農機人的心血。 沐浴著國家“三農”政策的春風,“全國會”經過幾年的穩步提高后又開始了新的變化:一、從企業主辦型向行業主辦型轉變;二、從資源開發型向精深服務型轉變;三、從常規管理型向集約管理型轉變;四、從重點收益型向廣種薄收型轉變;五,從短期突擊型向持續工作型轉變;六、從經濟社會效益型向社會經濟效益型轉變。 組委會力求在展會影響力、內涵延伸、品牌塑造方面有更大提高,以更好地回報廣大農機生產和經銷企業以及科研院所、政府各有關部門、各有關聯合會、協會對“全國會”的厚愛和支持。
發表于 @ 2007年11月11日 17:04: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