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東方農機>>技術>>
中國式營銷的四個特色收藏
中國式營銷的四個特色 |
|
|
|
1、企業就是品牌,品牌就是企業 在中國,很多社會職能部門不健全,比如:金融、資本市場,比如高端人才的培養等等方面,都不夠健全,中國的企業不僅僅是企業,還幫助政府承擔了一部分社會行政職責。中國企業不是純粹的企業,是半社會化的企業。
首先,中國的通信基礎設施不夠發達,甚至很多地方連電話都沒有。這就導致產品信息難以傳播,也缺少能夠證實賣主說法是否可靠的機制。政府的監督機構不能為產品定級,當產品不符合需求時,消費者找不到可以尋求保護的賠償機制。
這樣,企業要打造品牌,樹立品牌信譽的成本要遠遠高于國外。樹立一個品牌特別難,因此,先打造企業品牌,然后打造產品品牌,是一條可行之路。
未來,“企業品牌”將是**容易成功建立新品牌的方式,隨著科技的影響力越大,人們也越少依賴自己對單一產品的判斷。
幾乎在所有產品領域里,每一個品牌都要在模糊的市場架構中尋找與眾不同的特色。在激烈競爭的中國市場,勢力龐大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把重點放在價格上,產品創新不是經常遭到仿冒,就是乏人問津。如何才能讓一個品牌與眾不同,并且一直維持相同的優勢呢?
方法之一,就是將一部分的品牌識別和企業結合。因為企業的特征,能為品牌帶來區隔的效果。
因此,在中國市場打造品牌,同時也要進行企業品牌打造:
首先,企業品牌名就是產品品牌名,即企業要走“單一品牌”道路;
其次,企業要通過各種方式比如廣告和產品包裝建立與顧客的關系;
第三,建立“可被信賴”的企業形象;
第四,讓企業文化和想法更清晰,并讓顧客知道。
2、小企業不要迷信研發,但要適度超前
中國市場上,小企業要維持生存,卻缺乏雄厚的實力和強大的營銷隊伍,怎么辦?
依靠產品超前,做“品類第一”。
首先,小企業必須要進行產品創新,只有產品創新了,才可能產品超前;
但是,要值得一提的是,注重產品超前并不一定就是要迷信研發。
因為對于小企業來講,研發能力本來就有限,要全盤研發不可能,同時,機會和時間不等人,小企業要的是“快”,全盤研發卻“快”不了。也就是說,小企業要取得產品超前優勢,不能一味地迷信研發,全盤注重研發會導致小企業失去自己**大的優勢——“快”。
于是就出現了一個悖論:
小企業只有進行產品研發,才可能擁有“產品超前優勢”;但小企業如果一味迷信研發,又可能失去“快”的優勢。
那么,小企業該如何進行產品研發和產品超前呢?
我們對于產品研發的態度是,要適度朝前。要適度進行新產品的開發,但這個開發,并非是全盤研發,也不是核心技術的研發, 因為“快”比“好”更重要。
**好的策略是: “部分模仿部分創造”。
要么是“核心技術模仿,產品外觀創新”。我們曾經策劃過一個WNQ健身器材,我們建議它要進行產品創新,它的核心部件和技術主要來自美國和臺灣,無法進行創新。怎么辦?既然核心部件無法創新,我們就對產品外觀進行創新,把器材外觀噴成法拉利紅,使該產品馬上就變得時尚起來。
再要么就是“產品外形”創新。奇客餅干跟其他餅干沒有多大差別,但又要塑造差異化才能帶動銷售,怎么辦?把餅干形狀和外包裝形狀設計成三角形,放在終端貨架,馬上就差異化了。
在產品研發和創新上,小企業要適度創新,小步快跑,而不能過度創新。
汾湟可樂曾經是向可口可樂叫板**兇的。它挑戰可口可樂的時候,做了革命性的創新,把產品本身屬性革新掉了。
他們在可樂中加了一些中藥,他們覺得這是**好的創新,因為西方的可樂是可口可樂那樣的,汾湟可樂要做中國式的可樂,結果他們忘記了,可口可樂也曾因為改變配方而**后不得不撤出新配方。
中國的弱小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可以創新,但不要過度創新。
把可口可樂產品本身的口味進行創新,這是一個風險**大、**不可取的策略,所以汾湟可樂即使做了很多廣告,盡管投放數據顯示,超過可口可樂的廣告投放量,可是它**終還是失敗了,因為它創新過度。
3、不要過分迷信消費者調查
外資品牌在運作中國市場時,特別注重進行消費者市場調查。很多國內品牌也要學他們這個樣。
我們建議,國內品牌特別是中小品牌,千萬不要過分迷戀消費者調查。
首先,中國地域廣闊,沿海與內地,城市與農村,每個地域的文化和消費習慣本身就有很大差別,選取國內東西南北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抽樣調查,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國所有消費者;
其次,中國的市場調查不規范,并不十分科學,帶有很多主訪人員、調查人員的主觀想法,很多市場調查報告,都是經過二手加工的報告,甚至一些人在調查中摻假,這樣的報告,其科學性沒有嚴格的保證。
那么,企業該如何進行市場調查呢?
我們認為,**好的方法是企業相關人員親自下市場,與經銷商溝通,與終端溝通,與消費者溝通,這樣的信息**直接**準確。
娃哈哈宗慶后在做重大決策時,就幾乎不采用市場調查的方式,幾乎都是靠“拍腦袋”。為什么他敢“拍腦袋”,因為他每年365天,有200多天都親自在市場上跑,你說,他還用得著請市調公司嗎?
4、中國市場允許多元化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消費者的消費意識等問題,決定了中國還沒有到達品牌消費階段,還處在產品消費階段。大多數消費者需要的是物美價廉的產品,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品牌。他們對品牌沒有忠誠度。
在品牌和市場的關系中,市場是第一位的,品牌第二位。品牌要讓市場來說話。
因此,品牌對于消費者來講,還沒有到認牌購買的時候。如此,一個品牌到底代表什么,跟它是否多元化,是否覆蓋了不同類的產品,關系都不是很大,都不存在透支品牌資產的問題,更不會造成品牌的消失。
“把不同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在現階段,還是可以的。
首先是產品的多元化。不能完全搞單一產品品類,更適合搞“全方位產品系列”。因為中國消費者更容易變、更見異思遷。
其次是企業經營的多元化。中國市場現在仍然有很多的市場空白點,每一個市場空白點都是一個機會,每個機會就代表著一個全新的品類,代表著一個全新的行業。所以機會導向的企業,就常常多元化,力求抓住每一個機會。
娃哈哈**早是做保健品的,后來轉做飲料,做飲料做得很好了,又開始做童裝,都是搞的多元化。
海爾在家電方面成績斐然,但卻涉足電腦、醫藥、金融和保險等等行業,也是多元化。
甚至很多的不知名的中國企業,都把自己的主營業務定位在:“房地產、金融、制造業”等等,這成為一個通行現象。
能說他們這樣“多元化”絕對有錯嗎?不一定全錯。因為中國市場現在還有很多機會, “多元化”在某一個歷史階段,還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 | |
發表于 @ 2007年04月26日 21:5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