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東方農機>>新聞視角>>
研究農業多功能性問題意義重大 陳錫文 |
【字體:大 中 小】 【關閉】 |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三農”問題再度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這次關注,不是單純的對改革開放之初的平面式回歸,而是認識在實踐過程中的螺旋式上升,是對“三農”問題與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關系的重新審視。多功能農業的提出,是其中重要的進展之一。 農業多功能性問題,**初是世界貿易保護主義范疇的問題。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其內涵更為豐富,并被賦予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是對傳統農業理論的深化。對于我國來說,提出和強調農業的多功能性,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開展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研究,可以為全社會重新認識農業拓寬視野。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工作提高到了黨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在一些地方,“重中之重”還沒有真正得到落實。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農業的認識還落后于實踐,還停留在傳統的淺層次上,即只把農業簡單地看成“吃飯產業”,以吃飯目標掩蓋了農業的豐富內涵,而忽視了農業之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多種重要意義。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予以闡釋,能夠讓人們重新審視農業,充分認識到發展好農業不僅能夠保障糧食供給、提供多種農副產品、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而且還能在推進工業化進程、緩解能源危機、推動以生物質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革命、保護生態環境、傳承歷史文化等方面發揮重要功能;農業不僅具有經濟功能,更具有巨大的社會功能;發展農業不僅是農民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特別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農業的傳統功能不斷強化,新的功能日益彰顯。農業在GDP中的份額會越來越小,但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卻越來越大;農業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日益上升。 開展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研究,可以為構建大農業的產業體系提供理論支撐。由于對農業的多功能性缺乏足夠的了解,人們尚未對農業的發展規律形成統一認識,農業作為基礎產業、戰略產業的支持保護體系一直沒能系統構建起來。同時,農業功能被單一化,產業發展被限定在一個狹小的范疇內,導致了農業產業體系的形成步履維艱。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提出,豐富和拓展了農業的內涵,把特色產業、生物質產業、生態產業、旅游休閑產業、農業文化產業等新的產業形態納入了農業產業的范疇。這為現代大農業產業體系的構造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 開展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研究,可以為農業擺脫弱質低效開辟現實途徑。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農業原料的需求不斷增長,對優質農產品、深精加工農產品的消費迅速擴大,農產品通過加工轉化,將實現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增值。特別是以農產品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產業發展迅猛,鄉村旅游產業蓬勃崛起,實現了對可再生資源、能源的深化開發和利用,由此將可能形成若干“無中生有”的產業。這些都預示著未來的農業將逐步走出弱質低效的困境,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產業競爭力,有著廣闊的前景和旺盛的生機。 開展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揭示農業與國民經濟各大部類之間的關系。傳統的農業與二、三產業之間的聯系被割裂,工農、城鄉之間缺乏協調統籌。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提出,進一步厘清了農業與工業、第三產業、生態環境、能源、生物質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等各大經濟領域之間的聯結脈絡,進一步明確了農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從而為各大部類之間的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總之,對農業多功能性問題的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意義。特別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來說,不斷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積極發展多功能農業,是新世紀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農業發展的一次歷史性機遇。(本文系作者為劉奇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1世紀農業的新使命:多功能農業》一書所作的序言,發表時略有刪節。) (信息來源:2007-06-29 《人民日報》) |
發表于 @ 2007年07月01日 16:3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