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產業研究>>
(推薦)
蟬的新生
如果小的時候在鄉間長大,那么我們都熟悉蟬。那個夏季午后在樹上不眠不休的蟬,在一定時期都要經歷蛻變的過程。蟬蛻殼是因為幼蟲時候身體表面有一層比較堅硬的皮,這層皮在其發育初期可以保護體內物質不外流,又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質入侵。但是隨著成長過程的演變,這層堅皮成了阻礙成長的堡壘,在厚重的外殼下,蟬無法繼續發育,因此每當到了這個時候,蟬就開始蛻殼。它們將自己的身體固定在樹干上,足牢牢地抓著樹皮,那層厚殼從頭部上方裂開一道口,身體慢慢出來。這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一個全新的柔軟生命便再度出現,過不久,那柔軟的生命便再度成為一只更健康的蟬了。
這就是蟬的蛻殼經歷。
企業運營工作中,有的時候需要很好地學習蟬蛻殼的技巧。在企業發展初期,為了保護企業不受傷害,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企業為自身設立的一些保護性措施和原則,諸如重要崗位由直系親屬擔任、只做企業領**者**熟悉的行業、采取現金進行交易等等。但隨著企業的穩固發展,一些當初的原則也隨著日積月累變成企業負擔。因為用人唯親,于是優秀的人才無法引進;因為只做**熟悉的行業,更多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行業不敢嘗試……類似這些現象在中型企業中比比皆是,如同蟬之殼,已經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候。
破局的途徑只有一條,那就是蛻殼。蛻殼必定是一個陣痛的過程,但沒有陣痛,又哪來新生命的產生呢?
近年來,筆者在為一些中小企業進行診斷的時候發現,大多企業領**者內心都渴望將企業做大做強,但是在真正要為其做企業改革時,他們卻猶豫了,擔心目前利益受損,未來利益不可預估,于是放棄了一次輕裝上陣、重塑生命力的機會。
也見到一些中小企業采取自我挽救的方式,比如聘請優秀人才進入企業,希望借其力量對企業產生變革。但空降的經理人在執行過程中卻慘遭排擠,或是并沒有獲得完全授權,也草草結束其“執政”歷史,企業在經歷了半個圈子之后又回到了原位。
這些共同的現象,造就了大多中小企業的現狀,他們擁有一定業務量,足以維持近兩年的企業生存,但是缺乏更清晰的發展方向,也缺乏大膽進取的拓展精神,于是只能保持原狀。當然也不乏一些中小企業領**者破殼重生的案例,于是從小魚成長為大魚。
筆者曾經服務的一個公司就是由一個地域型企業轉變為全國型企業的典型案例。該客戶在接受服務之前市場覆蓋范圍僅在深圳和廣州,也曾嘗試在更多地方拓展,但因為人才因素和總部支持不夠等多方面原因,其他市場一直無法做大。針對其**根本的幾個制約因素,我們為其制定了四個變革措施,包括人才培養計劃、品牌提升計劃、戰略布點計劃、市場推廣計劃。這四大計劃耗費了近200萬元資金,但運用六個月后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該公司現在已經在全國擁有8家分公司,各公司的業績都呈上升趨勢,并且整體品牌在行業內已經具有一定權威地位,企業的競爭力極大提升。
在企業競爭更加激烈的今天,當同一行業內產品同質化日趨明顯,當品牌號召力遭受更多挑戰,當市場占有率慘遭分割,企業更加不能選擇等待或者中庸生存,惟有退而結網,重塑競爭力,奪取新市場。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3日 14:13: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