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大家論壇>>
(推薦)
在新的起點上
開創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新局面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白人樸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農機行業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正在開創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一、農業機械化發展新起點的標志
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三個重要標志:
一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上進入中級階段。2007年,我國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超過40%,農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已小于40%。這兩個指標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上進入中級階段。從初級階段跨入中級階段,是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重要標志,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表明我國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物質技術基礎、組織運行基礎、實踐認識基礎、農民應用基礎都比以前大大增強,上了一個新臺階。農業機械化發展格局、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地、根本性變化,農業生產正由過去對人力和自然資源占用和依賴很大,轉變為對科學技術和現代農業裝備依賴程度大大增強,增機、育人、減員、增效、節約、環保,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旋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使世界農業機械化發展格局也發生了重大變化:20世紀,世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亮點主要在北美洲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先后實現了農業機械化。21世紀,世界農業機械化發展重點正向亞洲、拉丁美洲轉移,中國已成為世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亮點。為什么還加“總體上”三字呢?因為我國疆域遼闊,條件復雜,各地發展還不平衡,地區差異還較大。“總體上已進入”,說明已經進入中級階段的地區已形成主流,還有一部分地區尚未進入,還處于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發展的進程中。實踐證明,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成績是巨大的,困難也不小。在新的起點上發展農業機械化,要求更高,任務更艱巨。
二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機械化發展全局,是思想和理論上在新的歷史起點指導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標志。過去在發展農業機械化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發展觀指導,曾走過彎路,出現過挫折,付出過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的沉重代價。如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科學發展理論指導下,正確面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新課題、新矛盾、新機遇、新挑戰,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指導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思想和理論基礎更堅實、更科學,必將開拓新視野,樹立新觀念,進入新境界,開創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局面。
三是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期及《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實施,是新起點上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進入依法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新時期的重要標志。新時期國家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的方針及強農惠農政策,對農業由過去“多取少予”轉變為“多予少取放活”,對農業機械化的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說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但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迫切需要,而且有促進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的經濟實力和投入能力。2007年,我國經濟實力已上升到世界第4位,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6萬億元,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外匯儲備超過1.52萬億美元,人均GDP近2500美元,都創歷史新高。人均GDP分省來說,達到4000美元以上的省市已有5個,3000美元以上的省市已有9個,15個省、市、自治區已達到2000美元以上,30個省、市、自治區人均GDP都已超過1000美元,****不到1000美元的貴州省也接近900美元(見附表)。農民收入逐年增加,2007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突破4000元大關,達到4140元。中央財政對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從2003年的0.2億元連續5年逐年翻番,增加到2007年的20億元,今年將達到40億元。地方財政也加大了對農機的投入。農民作為農機投入的主體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很高,農民用于購置農業機械的投入已從2002年190多億元增加到2007年300多億元。從2002年到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44.87%,農民用于購置農機的投入增加了54.1%,大于人均純收入的增幅,可見農民對于購置農業機械,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多么高漲。雖然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難度仍然很大,任務非常艱巨,尤其進入新階段面臨的挑戰更是前所未有,但我們必須看到機遇也前所未有,可以說是千載難逢,機遇大于挑戰。國家發展戰略加大支持力度與農民積極性結合,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在發展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相互促進、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國策指導下,國內外形勢總體上有利于我國農業機械化加快發展。我們必須抓住機遇,用好機遇,面對挑戰,求真務實,迎難而上,在機遇與挑戰中獲得新的突破和成功,又好又快地完成新階段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歷史使命。
二、開創新局面要抓好著力點
在新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必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站在新高度,把握發展變化的脈搏,認識和自覺遵循發展變化的規律,從實際出發,抓好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著力點,努力開創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局面。由于各地條件和發展情況有差異,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著力點也會有所不同,必須按照因地制宜、經濟有效、保障安全、保護環境的原則,有重點、有步驟地積極推進。
1.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著力在用好投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效益上下功夫
要努力提高投入效益,避免投入增多了不知道怎么用或用之不當的情況發生。要通過加大投入,使農機化要素組合更優,發展速度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發展領域拓寬,發展格局協調,發展質量和水平提高,發展效益和貢獻更大。據測算,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年增幅應保持在1.6%左右。到2010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超過45%,為實現“十一五”規劃五年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提供強有力的農機化支撐,農業從業人員預期將減少到3億人以下,農業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將闖過1萬元大關,為2000年的2.56倍,與第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的差距逐漸縮小,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從業人員用量將降至1萬人以下,比2000年減少近1.5萬人。農業機械化發展,農業勞動生產率相應提高,農機化效益增大,是加大農機投入,用好投入的努力方向。
2.合力攻關,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民以食為天。保障食品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以人為本的農業發展戰略的首要任務。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安全的警鐘要始終長鳴”,要“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突出要抓好三件事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發展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在我國農作物總播種面積中,糧食作物面積占2/3以上。所以,糧食生產機械化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內容決不能動搖。當前,在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中,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水稻機械栽植水平才剛過10%,第二大糧食作物玉米機收水平還不到8%。水稻機械栽植、玉米機收,成為制約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必須攻克的瓶頸環節。在國家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的新形勢下,要以改革創新精神,立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發展,采取產學研推管結合,合力攻關的綜合措施,先在已建和新建的農業機械化示范點上進行試驗突破,取得成功經驗和示范效果后,進而在面上積極推廣,奮力突破瓶頸制約,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
在地區上,由于各地發展不平衡,應采取先進地區率先突破,帶頭推進,后進地區積極主動,奮力跟進的措施,加強區域間交流合作,實現互促共進。我國稻谷主產區集中在雙季稻區、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又稱稻、麥、油菜產區)、西南稻區和東北稻區等18個省、市、自治區。目前水稻機械栽植水平東北稻區已達46%以上,尤其黑龍江省已近70%,為全國領先地區;其次是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水稻機械栽植水平雖剛過10%,但發展速度較快,農民已廣泛認可,正積極推廣,尤以江蘇成為發展中的亮點和領頭羊;而占全國稻谷面積**大(約占全國稻谷面積47%)、稻谷占當地農作物面積比重**高的雙季稻區,水稻機械栽植水平才剛過1%,為全國**低,是新階段我國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必須主攻突破、大力推進的重點地區。雙季稻區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我國就基本實現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主攻的關鍵環節是機械栽植。目前在三大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中,玉米機收是水平**低、**薄弱的環節。玉米機收水平**高的是黃淮海夏玉米區的山東省,玉米機收水平已突破20%,正向30%挺進,成為全國玉米機收的發展亮點和領頭羊。而玉米第一大省、北方春玉米區的吉林省,玉米機播水平雖已超過72%,但機收水平剛及1%,玉米機收是明顯的“短腿”。黃淮海夏玉米區玉米機收已進入推廣應用階段,發展勢頭強勁。北方春玉米區玉米機收總體上還處于示范推廣啟動階段,正在努力攻關。新階段要進一步加快黃淮海夏玉米區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步伐,并著力主攻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山西、新疆、陜西等春玉米區,加快推進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
3.統籌兼顧,積極開拓各地特色優勢農產品的生產機械化
我國農業資源非常豐富,除糧食外,還有經濟作物和許多各具特色的農產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領域十分廣闊。中央一號文件在強調“加快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同時,提出要“穩步發展經濟作物和養殖業機械化”。這是新階段、新起點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要求,是農業機械化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進行結構優化、領域拓寬的戰略性調整,是農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在新高度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新舉措。各地應根據本地農業資源特色,因地制宜地開拓發展具有比較優勢和地方特色的優勢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把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攻堅與優勢農產品生產機械化開拓結合起來,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新貢獻。各地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例如黑龍江的大豆,新疆的棉花,湖北的油菜,山東、河南的蔬菜、花生,廣西的甘蔗,山東、陜西的蘋果,湖南、福建的柑橘,河北、山東的梨,廣東、廣西、海南的香蕉,新疆、河北、山東的葡萄,云南、福建、浙江的茶,四川、河南、湖南的豬,內蒙古、黑龍江、河北的奶牛,等等。當前,應結合農業部和財政部啟動的我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著力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蘋果、生豬、奶牛等10個產業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試點,提供農機化技術裝備支持,促使農機農藝結合,優勢互補,互促共進,協調發展,開創農機化促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發展的新局面。
4.積極推進農機服務上新臺階
立足于我國農戶眾多、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的國情,使多數農民不用買農機也能用上農機,積極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機共同利用、經濟有效的發展道路,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新階段,農機服務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再上新臺階:一是創新農機服務模式,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使農機服務更加經濟有效。目前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有3500多萬個,其中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才19萬多個,只占0.5%左右,絕大多數是分散的個體農機戶,經營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服務能力弱。今后要鼓勵、支持、引導、培植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推廣使用標準農機專業合作社章程,規模大、機制活、服務能力強、服務質量高的農機服務組織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整合農機服務資源,提高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使農機服務更加經濟有效。二是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擴大服務領域,創出農機服務品牌。農機服務在追求效益時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服務興農意識,講求安全、可靠、優質、誠信、用戶口碑好,創出遠近聞名的農機服務品牌。新階段要把創建服務品牌作為農機服務上臺階的重要標志。三是健全農機服務市場,完善農機服務體系。新階段要推進農機作業、流通、維修、運輸、信息等服務市場綜合配套發展,規范市場秩序,拓展服務規模,提高服務水平,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進程。
5.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人機協調工程優勢
農村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新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一個增機育人、轉人的運動變化過程,每年有幾百萬人要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農村人力資源優勢和機械化優勢是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著力點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農機專業技術培訓。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主體,建設現代農業要培育造就一批又一批有文化、能操作使用現代農業技術裝備、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使他們成為農村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和靠先進科技勤勞致富的帶頭人;另一方面是農民轉移就業培訓。為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培育和輸送一批又一批有一定科技文化素質和技能的產業勞動生力軍,使發展現代農業與發展二、三產業協調,城鄉發展協調。農機系統要充分發揮其有培訓基地、師資力量、設備條件和培訓經驗等優勢,把農機人才培訓與農民轉移就業培訓結合起來,既為發展農機化培養人才,也為發展二、三產業培養輸送人才,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有些地區已在這方面積累了經驗,效果很好。因此,新階段在增加現代農業裝備,推進農業機械化時,要把培育建設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的投入力度,努力推進增機育人、轉人、人機協調工程。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施人才強國、科教興農戰略,推進農機化開創新局面的一件大事,一定要抓緊抓好。
6.跟上時代要求,大力加強農業機械化理論建設
在新起點上開創農業機械化發展新局面,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農業機械化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聯系農機化實際加強理論建設的歷史使命,顯得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和緊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農業機械化理論建設要貫穿一條主線,不斷回答和解決實踐提出的三個基本問題。一條主線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三個基本問題:一是什么是農業機械化?(定義界定)為什么要發展農業機械化(發展動力問題,為什么發展?為誰發展?)二是發展什么樣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道路、模式選擇問題)三是怎樣發展農業機械化?(發展理念、思想路線、發展戰略、策略問題。如,發展階段、任務要求、發展原則、重點、結構、規模、布局、步驟、體制、機制、政策,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國際環境下,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中國農業機械化如何發展?等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正確認識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規律,不同地區、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農業機械化,同一地區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永無止境,認識和創新永無止境,任何發展都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進行。正確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制約,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才能使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農機化效益越來越高,農機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
(本文略有刪節)
信息來源:中國農機新聞網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0:29: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