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市場觀潮>>
(推薦)
編者按:
農機推廣部門在農業機械的開發和推廣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從宏觀層面上講,政府部門的每一項決策決定著某個階段內某種產品和技術將被得到大力推廣,對相應的農作物的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力度的大小和進程的快慢;從微觀上講,哪種機具被列入推廣目錄,推廣的力度如何,不僅關乎此種機具在農業中的使用率,而且對與此機具相關聯的產業有著明顯的影響。
因而,作為農機行業高層推廣部門,農業部農業機械化技術與開發推廣總站的職能和工作的方向,就成為了行業**為高度關注的部門之一。
農機推廣總站:
把握職能拓展服務 助推農機化
王躍生/文
《農機市場》:農機推廣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的發展有何作用?
丁翔文:主要有兩點。一是圍繞重點項目的實施,促進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近年來,通過實施保護性耕作、農機購置補貼、水稻機械化生產示范、農業科技示范場、科技攻關、跨越計劃、科技成果轉化、優勢農產品區域重大技術推廣、糧食基地機械化建設、農作物秸稈還田和青貯機械化等項目,帶動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在生產中發揮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示范引導作用,起到了農機化快速發展加速器、孵化器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是通過改革創新推廣服務機制,增強農機推廣工作的活力。為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業發展的新要求,一些地方對農機推廣機制、推廣模式進行了成功地探索和實踐,加強了與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了與農民的直接交流和科技進村入戶的力度,提高了農機推廣工作的效能。
因此,可以說農機推廣在近幾年農機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農機市場》:作為農機推廣部門,如何進行一些項目的規劃、課題的選擇?國內國際上的一些項目引進后怎么分配,誰來承擔?
丁翔文:推廣系統是一個全國系統。按照國家賦予農機推廣部門的職責范圍和責任,根據農機化發展的總體目標和規劃來進行,具體要根據農業的“十一五”規劃和農機化的“十一五”規劃制定。但實際上這些規劃農機推廣部門都要參與。
項目的分配比如保護性耕作、玉米的機械化推廣,推廣總站在做,各地的農機推廣部門也在做。還有一些是地方比如河北、山東、東北的玉米收獲機械的推廣,另外還有一些是企業的一些新產品、先進產品需要推廣。
從發展小麥的機械化開始,到現在的重點是玉米、水稻及油菜、甘蔗等一些經濟作物,農機推廣總站一直都很注意跟蹤國內和國外的新動向、新技術、新產品。世界上一些先進的技術引進,關鍵要看他是否適應我國的國情需要,有些是這個地區需要而其他地區不需要,有些是因為地區因素無法推廣。
對引進的一些我們缺少的技術,也許他們的技術比我們先進,但是否適應我國的需要、適應不同地區的需要,要經過試驗。在我們試驗改進后,再找廠家。有些立項和課題撥付一定的資金進行研究和推廣。
企業參與推廣項目和推廣產品,主要是靠企業平時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系,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申請時還要看企業是否具備相關的條件。條件不具備,項目和課題就不會讓你來承擔。
《農機市場》:農機推廣系統是一個上至推廣總站,下至鄉鎮的遍布全國各地的龐大系統,怎么才能夠發揮他們的效能和作用,更好地為農機化的發展服務?
丁翔文:首先,要把握好農機推廣部門的公益性職能。《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意見》中明確指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設立在縣鄉兩級為農民提供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農業機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服務的組織,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因此,基層農機推廣機構和縣級以上的農機推廣機構要把握好所承擔的公益性職能,努力、認真做好國家和地方實施的有關項目與課題,促進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其次,要有合理的機構配置。在《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意見》里,對縣級農機推廣機構實行在行業內進行綜合設置。每個鄉鎮至少保留1名從事公益性農機推廣的人員。
第三,要科學地核定編制。按照縣鄉規模、農戶數量、農作物播種面積、養殖規模和農機保有量等,科學測算、合理確定公益性農機推廣人員編制,確保公益性職能的履行,滿足農民需求。
第四,要理順管理體制。要切實防止因條塊分割、人權和事權分離而導致一線農機推廣人員管理缺位、經費無保障、推廣工作受影響等現象。
第五,要積極爭取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的經費。《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意見》規定:“地方各級財政對推廣機構履行公益性職能所需經費要給予保證,并納入財政預算。”“中央財政對重大農業技術項目推廣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推廣工作給予適當補助。各地要統籌規劃,在整合現有資產設施的基礎上,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條件”。各級農機推廣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主動匯報協調,取得支持,真正將基層推廣機構所需費用列入各級財政預算。
《農機市場》: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使得農機推廣部門的職能明顯加強,角色也更加重要。作為購機補貼的**主要執行部門之一,應該把好哪些關口,更好地落實補貼政策?
丁翔文:作為農機推廣部門,應該積極參與和配合主管部門做好農機購置補貼的各項工作。在政策和補貼工作的宣傳,咨詢服務的開展,購機補貼協議的簽訂,供貨協調和購機情況的核實,銷售和售后服務市場的監督管理,補貼信息的檔案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首先是引導。一方面,要引導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參與農機購置補貼,國家投入資金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但企業必要時也要以社會效益為重。比如,洋馬的半喂入收割機去年降了2萬元,就是政府引導和企業響應的結果,現在來看,不管是企業還是農民都從中收到了較大的效益。因此,不管是國內生產的還是國外引進的機器,想加入、想享受政府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就要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則的前提下,響應政府的號召,配合政府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引導廣大農民,既要讓他們了解并吃透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還要讓部分農民享受補貼的同時,真正有效地、合理地配置補貼的資金、農機產品,促進當地農機化的發展。
第二,各級政府應深刻認識農機購置補貼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在認真落實補貼政策的過程中,嚴格按照程序辦事,陽光操作,取信于民,將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得實惠、見實效。
第三,農機推廣部門要有重點地召開各地現場會,將實用的技術和農機具加以推廣。從以前的現場會召開的情況看,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有些現場會的參加人數有六七百人,十里八鄉的農民朋友都趕到現場參加。
第四,承諾。進入購機補貼目錄的企業,目錄內銷售出去的農機產品的質量,售后的服務、技術的保障,都要向農民承諾。一旦出現遭到購機者的投訴,確實存在嚴重問題,對其補貼目錄的資格予以撤銷。
《農機市場》:農機的技術與農藝之間的矛盾一直就是爭議較大的難點問題之一。有專家認為不能夠單純地強調農機要適應農藝,或者是農藝要適應農機,推廣部門怎樣協調這個矛盾?
丁翔文:農技推廣和農機推廣兩個部門聯合起來共同促成這個問題的解決。實際上,多年來雙方一直都有著實質性的研究和合作。
從世界上農機發展和農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后農機和農藝肯定要走到一起,更多的則是農藝要適應農機。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農藝必須要適應農機。農業要實現機械化生產,如果你不適應機械,怎么能實現?
比如巴西的咖啡收獲。自然成長的咖啡樹具有很大的樹冠,收獲機器是沒有辦法調整以適應形狀各異的咖啡樹。那么,工人就強制把咖啡樹修成能夠適應收獲機械收獲的形狀。再比如以色列的棉花,上面和下面都不長桃,只有中間結,就是為了適應機械化的收獲要求,產量也不會下降,生產效率也提高了。
新疆的棉花目前分兩種種植方式,一種是人工種植,另一種是機械種植。人可以想怎么摘就怎么摘,但是機器沒有這么高的智能化。而要實現機械化生產,就只能是農藝適應農機。
雖然現在對農機適應農藝還是農藝適應農機的矛盾爭論仍沒有停止,但農業發展的趨勢**后一定是走到一起,現在的狀況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農機市場》: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和“十一五”規劃中,都明確地提及到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那么在“十一五”期間,哪些項目、哪些技術、哪些產品、哪些課題將是極需要推廣和重點推廣的?
丁翔文:按照實施要點和管理規范的要求,保護性耕作技術將在更大范圍推廣應用。按照948項目執行計劃要求,完成免耕播種機具的消化吸收工作,組織協作企業試制第一代樣機并進行多點生產試驗。
以節本增效為核心,組織實施好優勢農產品重點技術推廣項目。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建設,抓好“大豆窄行密植機械化生產技術示范推廣”、“超級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應用示范”、“油菜生產機械化試驗示范”等項目的實施工作。另外,結合技術培訓,示范、引導各地農機推廣系統做好節水、節種、節肥、節藥、節油等農業節本增效工程技術的推廣應用。
農業科技示范場建設項目的實施工作。依托基層農機推廣機構,認真做好2007年新上農業科技示范場建設及前幾年農業科技示范場項目建設驗收總結工作;調查分析總結已建和正在建設的項目實施典型,積極探索農機科技示范場的長效運行模式,為指導各地示范場建設工作提供新思路。
推動糧食機械化高效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生產運行。抓住關鍵農時及重點環節,充分發揮“東北區——吉林玉米機械化高效生產基地建設”和“華北區——河北小麥玉米機械化高效生產基地建設”兩個在建項目的示范、引導作用,組織各類機具設備全面投入生產作業,結合基地項目的運行,積極探索總結糧食機械化高效生產的工藝路線及技術模式。
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示范項目。積極配合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組織實施好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示范項目,開展技術培訓、檢查指導等項目的日常管理;搞好水稻區域生產機械化服務中心的項目建設,及時完成土建工程和配套育秧設備及插秧機的購置。并結合生產季節組織水稻規格化育插秧技術示范演示,考核驗證《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要點》,促進水稻主產區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根據項目點的農業生產實際,按照項目建設要求,認真做好旱作節水機械化高效生產基地項目建設工作,以保護性耕作技術、精少量播種、節水灌溉、化肥深施等節本增產增效技術為重點內容。
《農機市場》:為什么要在全國農機推廣系統中使用規范標識?
丁翔文:農機推廣系統是幾十年打造的這么一個系統,有著那么多的人依靠農機推廣系統做農機化事業,對中國的農機具的推廣有著很大的貢獻。現在看來,這個系統在農機化的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既然農機推廣部門的優勢是系統的凝聚力,那么把這個體系真正地建立起來,對于職能的行使,工作效率的提高,都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農機推廣系統的規范標識,不僅是各級推廣部門的聯系標識,而且可以促進各級推廣部門互相之間的配合與合作,形成信息的交換與共享,形成工作的交叉和競爭的局面。我能做,你也能做;上邊能做,下邊也能做。這樣,農機推廣部門為農民提供的服務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
天下農機是一家,天下農機推廣是一家。是不是一家,通過這個標識就能夠辨別。農機推廣部門承擔著許多國家級的項目,比如全國水稻育插秧和收獲的推廣示范,現場操作人員著裝統一,又有這個標識,一看就是農機推廣系統的工作人員。
《中國農機推廣系統標識規范使用手冊(VI系統 )》是全國農機推廣系統的規范標識。標識以農機推廣促進農機化發展、建設現代農業與科技進步為主題,通過統一的技術規范和鮮明、獨特、完善的視覺標識,融會了農機推廣系統的工作理念和服務宗旨。塑造中國農機推廣系統的視覺形象,有利于農機推廣事業的整體形象宣傳,有利于推進中國農機推廣系統規范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建設進程。積極宣傳推廣和規范使用中國農機推廣標識是樹立農機推廣系統形象和行業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
《農機市場》:農機推廣部門的公益職能的性質,實際上決定了農機推廣工作中服務功能的重要性。近幾年,農機推廣部門是怎樣強化服務的呢?
丁翔文:農技推廣體系作為面向農業和農村的公益性服務組織,承擔著政府引導農民使用先進實用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和新機具,并通過試驗示范、推廣應用來實現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重任。因此,農機推廣系統要拓寬思路,創新機制,強化農機服務能力的建設。
首先要提高服務本領。要全面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切實提升引導農民采用現代農業新技術的農技推廣人員素質,要求各級農機推廣部門認真履行國家賦予的公益性職能,加強培訓學習,增強為農民和機手服務的意識,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務本領。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徹底拋棄計劃體制下的“等、靠、要”的思想,主動圍繞市場需求、區域特色和農民需要選擇重點推廣項目和課題。要逐步增強農機推廣人員為農民、機手、企業,尤其是種糧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專業戶和各種農機合作組織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本領。
其次要拓展服務領域。各級農機推廣機構要結合當地實際和區域優勢特點,開闊思路,不斷拓展農機推廣服務領域。改變過去農機推廣產、加、銷相脫節,農機與種植業、畜牧、水產行業相分離的狀況,加強農機與種植業、畜牧、水產等行業間的聯合,推動跨地區、跨行業推廣機構之間的橫向協作,實現前延后伸,拓寬農機推廣服務范圍。從信息、銷售、培訓、維修、供應和作業等方面為農民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和新設備的引用。
第三,要創新服務模式。農機推廣部門要根據不同的技術、項目、背景條件,創新農機推廣服務模式。充分利用農機部門承擔的保護性耕作、購機補貼、優糧工程、科技示范場等中央和地方項目,開展新機具選型配套、新技術示范試驗和推廣服務,特別是要以農機化示范基地建設為依托,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展示和試驗示范,組織農民觀摩學習,引導農民自覺接受和應用新技術。農機推廣部門要加強與農機生產企業聯合,優勢互補,從產品開發設計、技術攻關、生產應用,到技術培訓、維修服務、配件供應、咨詢指導等,全方位開展推廣服務。大力開展“農機聲訊熱線和農機服務網站”、農機連鎖經營、農機示范場、農機作業承包及農機跨區作業等方式的技術推廣服務,拓展服務模式,切實為農民提供更實用、更廣泛的服務。
第四,構建新型服務網絡。各級農機推廣部門要積極參與引導和支持各類社會化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要利用已有的工作基礎和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培育農機大戶、農機專業戶、農機服務股份合作公司、農機協會等多種形式的農機服務組織發展,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協調合作、競爭有序的多元化農機社會化服務網絡。在構建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同時,逐步建立起以國家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機服務組織為基礎,農機科研、教育和農機生產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農機化技術推廣體系。
總之,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城鄉經濟結構的變化以及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及農村經濟對農機新技術的需求日益多樣化,農機推廣工作只考慮技術因素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市場環境,產業鏈條中的供求關系,農民的認知程度、經濟條件以及在生產中影響推廣應用的制約因素等,要不斷適應市場并積極培育市場,才能不斷拓展服務空間,更好地為農民和機手服務,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8日 21:35: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