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農機文化>>
(推薦)
融合 認同 激情 奉獻
奧運會:文化交融的大舞臺
在現代奧運會中,文化活動將以什么角色出現?對于這個問題,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處處長王平久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來:“現代奧運會不僅僅是一次世界體育盛會,它同時也是承載全世界各種文化展示與交融的大舞臺。這就是奧
運文化,是奧運會所獨具而其他運動會所沒有的。”
奧運文化是融合
“奧運會上體育競技活動雖然精彩,但**令人感動的卻是那些洞穿人心靈的東西,是文化的交融。奧運的傳承不僅是競技的概念,也是文明的傳承,而在文明的背后就是文化。也就是說在奧運背后成功的地方是文化交流的成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平久說出了他對奧運文化的看法,在他的眼中,奧林匹克文化在奧林匹克運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奧運會開閉幕式備受關注。而開閉幕式只是奧運文化中的一項主題活動而已,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人類在力量上的競爭已是其次,文明的競爭才是主體。“古代奧運會更強調力量的較量,但是現在奧運會則是文明的競爭。開閉幕式的重要正顯示出文化的重要性。”王平久介紹說。
回顧每一屆奧運會,每個舉辦國或者舉辦城市,都是盡可能地把本國的文化融合到奧林匹克文化中。“可以說,現代奧林匹克文化是很多樣性的。奧林匹克文化在傳播希臘文化的基礎上,將其后舉辦國的文化、當地民族的文化融合在里面。所以說,奧林匹克文化是包容的文化。”王平久說,“奧運會強調參與比什么都重要,其實你參與的過程就是文化交流的過程。”
奧運文化是認同
為了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奧組委將組織“中國故事”系列文化展示活動。“這次展示活動要展示國家之美、文化之美,要把我國**美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在世界面前。”王平久說,“展示中國文化,并不是說只展示那種土得掉渣的東西,只有中國人知道的東西。”王平久舉了個很具體的例子“比如說,過年時小孩子戴的老虎帽子,中國人很熟悉,但是外國人卻很難了解。這種文化現象雖然很好,但是卻不一定是我們展示的重點。我們更強調通過體會,能找到認同感的那些原素。”
關于“中國故事”展示,王平久提前“透露”了一些內容:“比如我們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我們會在現場重現古代造紙的場面。當觀眾觀看完整個過程后,就會得到一張現場造出來的紙張。這是一種現場的體驗和認同感。當他以后再去參觀制作玉器的作坊時,就可以用當場看到的制作好的玉器在這張紙上蓋一個印章,當作留念。此時,古時‘通關文牒’的概念又被體現出來。大家在‘中國故事’參觀,大多項目都可以親自參與。”王平久說,“我們的這次展示活動,不是只單方面地推我們的東西,而不管外國人能否接受。就像一首歌,不光有中文版的,還有英文版的。我們要推廣具有世界級元素符號的東西,是負重性的文化交流活動,讓大家一聽就明白,一看就懂。奧運文化也是一種認同。”
奧運文化是激情
作為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重頭戲之一的奧運歌曲征集活動,從2003年至今已經走過了近5年的歷程,在這期間,王平久經歷了其中所有的酸甜苦辣,“我們這幾年一共收集了7萬首歌,這在全世界奧林匹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回憶起征歌活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王平久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現在,參加奧運歌曲征集活動在音樂界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大家見面都問,你寫了么,你參與了么,奧運歌曲有你的歌么?這種場面很有趣,也很令人欣慰。”
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令王平久難忘的,還是征歌活動參與者們那飽滿的熱情。“小柯,咱們國內的音樂人,很有才華。每當他完成一部分奧運歌曲創作,不管是什么時候,都會給我打電話,大叫:哥們兒,我寫完了。并且不管多晚都要開車過來,找到我,讓我聽聽他的歌,并且讓我提出自己的意見。”據王平久介紹,像小柯這樣的“音樂狂人”不在少數,“其實從純音樂的角度來講,我是個門外漢,我說的意見也不一定專業,但他們這種興奮的狀態令人鼓舞。”
用王平久的話說,每首奧運歌曲都是激情的展現,每首奧運歌曲也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記得當時香港著名音樂人鮑比達創作奧運歌曲時,第一次寫出來的歌我們不太滿意,當時我們奧組委的幾個同事過去跟他講奧林匹克精神,講了幾個小時。后來,鮑比達的經紀人講,我們走后,鮑比達是眼含熱淚把歌曲創作完的。現在全球傳唱的《Weareready》(我們準備好了)就是鮑比達的作品。”而1988年漢城奧運會會歌《手拉手》的作曲家喬治·莫洛德爾創作北京奧運歌曲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當時老莫過來,需要尋找感覺,我們就帶著他,讓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在音樂工作室里面彈奏我國經典名曲《瀏陽河》,對他啟發很大。后來,他的《永遠的朋友》里面就用到了這段節奏。”
奧運文化是奉獻
“沒有大家的無私奉獻,我們的文化活動不可能取得成功。”這是王平久常說的一句話。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奧林匹克文化節”、“體育文化電影周”、“奧運景觀雕塑展”等不下百場文化活動與公眾見面。在無數個忙碌的日日夜夜,無論是奧組委的同事,還是華語地區的演藝明星,“無私奉獻”始終是他們對奧運文化事業的承諾。
在拍攝《Weareready》音樂電視時,曾有100多位華語地區的音樂明星參與,這其中,國際動作明星成龍給王平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成龍大哥對我說,大家都在為奧運貢獻力量,他也不能落后,而且他當時一下子就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隨時聽我支配。”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個星期可能沒什么,但是作為一個演藝界極富號召力的明星,一個星期的時間意味著放棄了大量的金錢。而此后,當成龍聽說奧組委文化活動部要推出“中國故事”時,更是要免費給奧組委“打工”一個月。“這么長的時間對于成龍來說意味著什么?他的時間對社會來說就意味著金錢。一個月,說幾千萬元都不為過。”同樣,臺灣歌星游鴻明為了參加《Weareready》的拍攝,自己承擔了交通、食宿等一切費用。“游鴻明當時對我說,平久,只要讓我來參加拍攝,其他的事情你都不用管了。我當時真的太感動了,一下呆在那里,不知道說什么好。”
為了奧運無私奉獻,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拍攝志愿者歌曲《我是明星》時,香港歌星周華健誠摯的笑臉打動了每個人,他也用自己的行動說明,無論你是做什么的,只要你有一張真誠的笑臉,而且真心的為別人服務,你就是明星。著名音樂人小柯“隨叫隨到”,劉德華為殘奧會歌曲盡心盡力,106名世界小姐為火炬傳遞放歌,席琳·迪翁放棄天價出場費為北京奧運創作歌曲……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奧運音樂做好。”王平久說。
目前距離奧運會開幕只剩下160多天了,王平久和他的同事們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4月份,我們要做‘中國故事’展示目錄公布、奧運景觀雕塑頒獎和奧運歌曲發布三件大事,4月以后的事我就不用說了,你可以想象有多忙。”但是,如此忙碌,王平久和他的同事們卻絲毫不覺疲倦,相反,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他們相信他們為之付出全部努力的事業必然會取得成功。“2008年雖然很忙、很累,但是我們很開心。用白巖松的一句話講,我們‘痛并快樂著’。”
( 《光明日報》記者 王豫斯 )
發表于 @ 2008年06月30日 08:3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