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產業研究>>
(推薦)
玉米收獲機顯山露水綜合性能有待提高
技術仍需提升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說,雖然玉米機市場目前正在迅速地成長,但用戶對現有玉米機并不太滿意,玉米機技術也有待進一步完善提高。有關專家也認為,玉米機在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將會成為制約市場未來發展的瓶頸。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收獲機械分會秘書長劉偉華說,經過近幾年的拼搏,現在玉米機的主要生產企業已有20多家,不過能形成批量生產的只有10家,多數生產企業尚處于開發、試驗、改進、提高階段。由于大部分企業的生產規模偏小,生產條件簡陋,技術水平不高,在產品的適應性和可靠性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生產出來的產品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
談起國內玉米機的現狀,石家莊天人農機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孔繁印頗有感觸。他說:“2005年參加過幾次玉米機收演示會,看到參加演示作業的玉米機在技術研發上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而個別品牌的機具連一二百米都收不到頭,就會拋錨,這說明玉米機的可靠性、適應性都有待提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亦元在2005年參加了一次規模較大的玉米機現場會,并觀摩了十幾家企業的玉米機演示,他分析說:“當前的玉米機在技術上還沒有實現根本突破,雖然可靠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收獲損失率還是比較大。另外,由于當前的玉米機一般以兩行、三行背負機為主,效率相對較低,對土地的壓實很大,不利于推廣保護性耕作。”
曾參與過玉米機研制的高元恩也有同樣的感受。他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研制好的收獲機在田間做試驗時,哪怕是損失一點糧食,農民都心疼的不得了。而現在農民已不像以前那樣看重損失點糧食了,農民通過外出打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相應地增加了對玉米機的需求,為此,雖然玉米機在技術上相對以前并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但隨著產品可靠性、適應性的逐步提高,玉米機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功率上延趨向高端
前幾年玉米機曾一度推而不廣,其原因不是農民不需要,也不是因為農民買不起,而是技術儲備不夠,企業生產不出可靠性過硬、技術過關、適應性好的產品。
令人鼓舞的是,近幾年各大生產企業通過苦練內功,已使玉米機的可靠性和適應性得到明顯提高,能初步滿足玉米機收的要求。特別是進入2005年以來,玉米收獲機馬力上延、技術向高端發展的趨勢十分明顯。
山東相關企業的一些負責人就向筆者反映,近來配套東方紅70~80馬力拖拉機的背負式玉米機在市場上已出現了火爆局面。而配備50馬力拖拉機的玉米機的銷售已不如以前。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用戶對大馬力機的需求增多。針對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化,目前不少產品的馬力都在上延;一些生產廠家也試圖通過解決效率問題,以尋求更大的突破。中收公司副總經理黨延德告訴筆者,中收在2005年加快了對產品結構的調整,并在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的研發生產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目前中收的自走式玉米機已達到了146馬力,背負式四行玉米機的配套動力也達到了110馬力。
在各級農機部門的大力推廣及購機補貼政策的拉動下,玉米機收正呈燎原之勢。然而,就總體而言,玉米機的可靠性和適應性較差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筆者在觀摩玉米機演示現場會時就發現,某些品牌的玉米機在演示過程中就拋了錨。據在場的業內人士分析,發生故障的主要原因還是可靠性存在問題。
對于玉米機的可靠性問題,業內人士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玉米機適應能力不足是可靠性差的具體表現,更是玉米機不能迅速推廣應用的**大障礙。雖然近年來不少企業已相繼開發出了不對行的玉米機,但大都只是改進了喂入喇叭口,其不對行收獲的技術適應性難題并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如在山東省等地作業效果很好的機器,到了東北、西北就不能適應當地的環境狀況。
有關企業的技術人員就坦誠地說,現在一些地區農民所要求的服務,與企業目前所能做到的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在現階段玉米機要得到大發展,仍有賴于大力推進玉米規范化種植,加速農機和農藝相互適應。山東兗州玉豐機械有限公司的季若庸高工表示,從生產廠家的角度來看,要進一步加速玉米收獲機市場的啟動和跨區機收的進行,收獲機業除了要通過科技創新來提高產品質量、推出具有良好性價比的產品,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外,還應當與有關部門一起號召農民搞規范化種植,加速實現農藝規范化。這一問題不解決的話,玉米收獲機的使用可靠性便很難保證。
而孔繁印卻認為,實際上玉米收獲根本就不存在對行不對行的問題,關鍵的一點是將割臺分禾器的喂入角設計好。在談到玉米機的可靠性時,孔繁印說:“只有設計和制造水平都過關,才能生產出可靠的產品。目前多數玉米機的結構設計還需要突破。由于玉米機焊接部位很多,作業時負荷不穩定,對于材質和制造水平要求也較。只有設計水平提高了,用了更好的材質,再加上較高制造加工水平,才能生產出高性能的玉米機。”
背負式仍為主導機型
目前在國內玉米機市場上背負式玉米機仍為主導機型,且這種狀況很可能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延續下去。
季若庸告訴筆者,自走式玉米機要想取代背負機很難,主要原因是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的效率與背負機相差不大,可價格卻要貴很多,因而很少有企業去開發。要實現大的發展必須首先要在價格上能為廣大農民所接受,既要價廉物美,同時還要高效可靠、技術先進。
高元恩指出,國內的玉米收獲機從低檔機進入到高檔機需要有一個變化的過程,但隨著近年來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的逐漸成熟,國內市場對高檔機的需求將逐年提高。他告訴筆者,玉米自走機較之背負機之所以要貴一些,除了效率較高外,主要是自走機大部分都是全配置的,從莖稈的粉碎、摘棒、剝皮一次完成,適于農場等大地塊機收。而背負機則以摘棒為主,面對的是千家萬戶。
有的業內人士也分析認為,雖然背負式玉米機有著價格低農民容易接受、能充分利用拖拉機動力等優點,一時受到農機手的追捧;但自走機是聯合收獲,背負機與自走機相比尚存在產品性能單一(大多數只是摘棒,當然有的也能粉碎,但卻不具備剝皮功能)、作業效率相對較低、對土壤壓實較重、使拖拉機負荷過大等不可避免的問題。為此,從長遠來看,如同小麥聯合收割機的發展一樣,一旦市場上出現了具有良好的性價比、成熟高效的自走機,背負機就有逐步被取代的可能。
從作業范圍上看,我國玉米機的主戰場與小麥機基本相同,以河南、河北、山東、京津及東北地區為主。如果能夠利用現有的大量小麥機,為其開發出高性能的割臺,或者是直接研制出適應性范圍廣的機型,實現大規模跨區機收,那么,不僅會使玉米機收水平獲得大突破,更增加跨區作業的機手收入。相反,如果玉米機技術只是停留在低水平,那么,不僅不利于農民增收和玉米機收大面積推廣,更不利于玉米機的持續發展。
——摘自《中國工業報》
發表于 @ 2008年07月31日 18:5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