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宏觀視野>>
專業主義之研究
道路與成功
當我們看不清前進的道路與成功的模式時,從理論上展開充分討論至關重要。討論問題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與素質,我們有可能通過后天學習而獲得,而且無論我們從何時開始練習,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避免對企業發展無益的討論
大家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的身上都帶有以前組織的“習氣”。必須清除這些習氣,讓他們以切身體會銘記:沉默并不一定是“金”,缺乏事實基礎與不符合邏輯的意見、違背客觀的片面態度為眾人所蔑視。對錯誤的認識或前提條件放任不管,則有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咨詢顧問只注重事實,無論對顧客還是對同事,有什么疑問都要直言不諱地提出。故作學者的姿態以及耍小聰明的態度有百害而無一利。
符合邏輯的思考VS.符合邏輯的討論
“discuss”這個詞本來是由 “dis”和“cuss”兩個詞構成的,前者表示否定,后者的意思是“怨恨”。也就是說,即使反對對方的意見,也不會招致怨恨,這就是“討論”這個詞構詞的本意。事實上,討論也好,辯論也好,都已作為追求事實真相的一種手段。
無論英文多么出色,無論怎樣學習異域文化,如果不具備符合邏輯的思考方法,不進行符合邏輯的討論,則無法獲得討論的能力。外行依靠感情和經驗,而專家至少要依靠邏輯來討論問題。
討論的能力可以后天養成
自己所得出的正確答案雖然有精彩與平庸之分,但大家都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強迫別人聽從。在這樣的環境中,不斷涌現出謹慎地執行上司命令的“操作員”,卻難以出現打破慣例和常識的“創新者”以及能夠與世界**流選手平等討論問題的“全球選手”。
無論是政界還是產業界,都在逐漸更新換代。有人認為,在歐美接受過教育的一代年輕人在第一線積累一些實際經驗,自然會成長為能夠在理論領域討論問題的人才。我認為,這種想法未免有些輕率。討論的能力與先見能力和構思能力不同,討論問題所必不可少的能力與素質,我們有可能通過后天的學習而獲得,而且無論我們從何時開始練習,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邏輯是全球惟一的通用語
邏輯思考的基礎在于首先建立假說,以事實為依據對假說進行驗證。然而,不少人把假說誤當作目標和結論。真正的討論是避免不了摩擦的。但任何人都想避免這種摩擦,這是因為觀點與觀點互相摩擦、交融會產生不和諧的音符。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越來越需要邏輯這一“商業語法”。在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邏輯必不可少。事先沒有充分協調利害關系,則有可能會“同床異夢”,事實上,不少此類情況都是由于缺乏共同語言而出現的。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人無事生非地去計較利害關系,或是采取敵對的態度,結果在一個組織中形成“權力的橢圓形結構”,即兩個中心。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我們必須創造一個環境,保證討論的過程中運用邏輯這一共同語言。
確保提問符合邏輯
提問是從對方那里獲得有用信息的手段,與此同時,也是表明自己主張的出發點。提問是討論的開始,在討論的過程中,有時會發生激烈爭論,有時會達成一致意見。只有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在提問時打開思路。
考慮對方的性格。心情等方面的因素,提問時“切入的角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直接”的方式,也可采用“間接”的方式,但不可把討論的目的直接變為問題。對于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非常明確,尋找能夠達到這一目的的切入點,這才是提問的關鍵。
無論在理論方面多么擅長,當自己的主張遭到別人的反駁時,還是有人會失去理智。在此我想介紹一個提問的方法,這便是機智的提問。經過深思熟慮的機智提問具有緩解現場緊張感的作用,我們的提問必須有適當的依據,并富于邏輯性的。
不可掉入詭辯的陷阱
不可把詭辯與符合邏輯的討論混為一談,這兩者似是而非。當討論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時,滿懷自信地與別人激烈爭論的人,他們使會場的氣氛顯得非常熱烈,這些人的發言大多屬于詭辯,他們的目的在于謀求自身的利益。詭辯也是符合邏輯的,稍一疏忽,我們便會陷入詭辯者的邏輯。正因為如此,在傾聽對方的發言、提出問題或說服對方時,我們必須像集中自己的全部精神。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奇才,他把與近代科學相通的正確的討論方法、思考形式及其法則作為“邏輯學”體系固定下來。為了得出正確答案,我們經常把幾種推理形式組合起來,建構起邏輯。這種邏輯推理是全球共通的,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通用。
成功始于堅定的信念
僅憑完美無缺的邏輯結構是無法獲得事業成功的,特別是無形的構想,我們只有依靠堅強的信念與執著的精神去推進。當然,取得突破的關鍵在于充分討論之后如何行動,在此過程中需要咄咄逼人的氣勢與把握時機的才能。運用邏輯思考和討論的技巧,發揮想像力,**終以堅強的信念開辟出道路。
要想獲得這種能力,**好的訓練就是不斷積累經驗。我摸索出了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產生疑問,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語言,追根問底,用自己的頭腦尋找答案。這就是建立假說,策劃必要而徹底的驗證步驟,以證明假說的正確性。
適應矛盾的能力
經營中也包含著互相矛盾的事物,或者說需要同時解決兩方面的問題。這是僅憑邏輯而無法認清的。提高生產率并強化銷售能力便能夠增加收益——在當今的世界中,以往曾帶來成功的這一模式已不再通用。如今需要的不是把問題進行分解并還原為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問題的能力。
企業經營沒有惟一的**佳答案
在高效推進事業發展的進程中,當我們遇到問題時,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思考“我們能夠做什么”。在對速度要求較高的商業領域,期待完美并不現實。企圖為每一個問題都找到解決方法,這樣做效率過于低下,某種程度的先行表決必不可少。重要的并不是尋求****的**佳答案,而是“假說→驗證→結論→實行”的過程中,養成一種處理問題的習慣,即對事物的實際狀態進行合理的分析,并從多個角度把握分析的結果。
經營中包含的矛盾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推理方法,“A=B、B=C,因此A=C”,A=C這一答案是一個永不改變的靜態命題。針對這種靜態的邏輯推理,黑格爾提出動態的邏輯推理進行反駁,其核心理論便是“辯證法”。按照黑格爾的說法,命題中包含著與之相矛盾的反命題,在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被揚棄,矛盾在更高的層次之上得到協調與統一,從而產生新的命題。然而,即使經過協調和統一產生的概念,其中仍然包含著反命題,一段時間之后,內部矛盾還會帶來變化,從中產生解決矛盾的新命題。
經營中也包含著互相矛盾的事物,或者說需要同時解決兩方面的問題。這是僅憑邏輯而無法認清的。即使是著名的經營者,在尋找解決這種問題的線索方面,他們通常所依賴的靈感與判斷力也會變得遲鈍。
經營者必須看準一切發展動向,包括自己的判斷將會在消費者中間產生怎樣的效果,否則將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提高生產率并強化銷售能力便能夠增加收益——在當今的世界中,以往曾帶來成功的這一模式已不再通用。如今需要的不是把問題進行分解并還原為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溝通的能力
無論提出多么宏偉的遠景,如果收益惡化,現金流枯竭,企業則會破產。因此,經營者的職責就是對經營是否合理作出判斷,而經營是否合理要靠數字來證實。而員工的工作動機、忠誠度以及創造性等衡量經營是否合理的標準則反映著數字所無法證實的部分,要求經營者具有出色的領導才能。換一種說法,前者可稱之為管理,后者可稱之為領導能力。這兩者表里一致地存在于經營之中。高水平的經營者必須兼備追求收益的能力與領導組織的能力。
集權與分權
如果希望通過合理的經營,制約由非合理性因素支配的領域,我們便會面臨許多矛盾。在此我想介紹一家企業,這就是LVMH。它成功地解決了一些難以共存的經營命題,如發揮創造性與計件管理、繼承傳統技術與通過技術革新開發新產品、確保獨立性與規模經濟等。
企業的成功在于靈活操縱不合理與合理這兩方面的因素,并把不合理的因素轉變為經濟效益。這兩種矛盾互不相容,但由此產生的變化卻是豐富多彩的。揚棄矛盾的能力在不斷的思考之中得到磨練。商業專家是不能僅憑簡單的二元論思考問題的。
全球化與本土化
當今時代,消費者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成本競爭的方式也與以往不同,因此企業必然要走向全球化。但事實上,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里,有的領域卻正在開展“地域化”。
IBM建立了 “全球答案字典”的數據庫。該公司的商業伙伴向其他合作者、普通顧客、IBM的業務員公開商業信息,通過資源共享贏得合作機會。當然,公司也會把從中得到的知識儲存起來。建立起一套顧客與企業都能理解的高透明度的規則,便有可能把知識運用于全球化的進程。
在麥肯錫,咨詢顧問在全球的辦公地點之間頻繁地調動,把在某一個國家摸索出的知識技能抽象化,從而建立起一個全球統一的組織。像這樣,通過發揮全球化與地域化的優勢,即可建立起真正的全球化企業。
競爭與顧客
在制定戰略時,考慮到競爭對手的因素當然非常重要,但不應該把它作為首要因素來考慮。細心考察“顧客的需求”,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對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自由行動進行周密的分析至關重要。此時,如果能夠優先考慮顧客的利益,為此提高生產率并改進生產行為,便能建立起固定的顧客群,強化收益率與顧客的忠誠度,提高顧客的購買欲望與購買能力。
為此,重新定義“提高利益的關鍵因素”非常有效。通過自身能動的行為,迅速發現改進顧客核心能力的方法,進而以顧客能夠接受的價格為標準,制定自己公司產品的價格。從競爭的觀點來看,競爭對手預料不到這是由于業務重點的改變帶來的,無法輕易思考出對策。
自由與統率
對市場、顧客、商品與服務等事實進行的分析,只不過是供那些具備戰略頭腦的人書寫自己構想的材料而已。接下來必不可少的是重新思考如何建立起設計、制造、銷售商品所需的**佳服務體系。
此時,自由的思考與行動決定著新事業構想的產生以及構想能否實現,而事業要想得到發展與繼承,則必須統率從事該項事業的人們。總之,“自由”與“統率”這兩種互相矛盾的作用在事業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有時會在組織內部產生沖突。這是組織的一種發展動態,它們可以激發出組織的活力,訓練組織對變化的適應能力。
不少組織嘗試放松領導,擴大個人能夠酌情處理的問題的范圍,毫無疑問,增加自由度是正確的方向。對員工的領導只限于在環境變化較小,遵循提前設計好的步驟完成工作即可提高生產率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在如今環境變化劇烈,需要迅速做出反應的情況下,盡量擴大個人能夠酌情處理的范圍,反倒會提高生產率。
右腦與左腦
人類具備兩種能力:用左腦說話、理解并進行邏輯思考;用右腦進行感性、直觀的思考,這主要是通過對形象的認知而并非語言來完成的。兼備邏輯與直覺這兩種不同的功能,并能夠靈活運用,這是只有人類才具備的能力。不過,對同一種經歷,每個人大腦的接受方式卻不同。有的人左腦的邏輯思考能力更強,有的人右腦的直覺能力更強,個人的能力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大腦使用習慣”的影響。如果能夠正確理解大腦左右半球的適應性,注意到自己的“用腦習慣”,那么,在解決某個問題時,便可有意識地交給適合解決這一問題的大腦半球,這對于大腦的活動是非常有利的。
解決問題從邏輯思考開始。首先以事實為依據提出問題。在此使用的是掌管分析和邏輯思考的左腦。其次,在探索戰略方法的過程中,運用能夠產生直覺與創造力的右腦,廣泛尋求答案的可能性。以事實為基礎,再次驗證并評價從中得出的答案,探討利害得失、是否有可能實行、是否有人勝任、組織的接受能力等,縮小選擇的范圍,**終得出正確答案。在此過程中,必須再次改為用左腦思考。針對解決方案制定行動計劃,調配人員,列出預算并執行,在此過程中還必須說服那些無意完成此項工作的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這里再次需要用右腦思考。至此為止才完成了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得到解決。總之,解決問題是一項思考工作,它需要大腦左右兩個半球按照需要交替進行思考,并通過兩者的相互作用創造出新的方法。
結 語
專業技術人員在以往的潮流中以專業知識和行為規范見長,為什么他們也會落伍呢?超級多面手具有使組織靈活運轉的能力,他們為什么也會受挫呢?如今需要的不是程度與規模,而是“方向”,是克服眼前困難的思路與勇氣,是在沒有道路的地方找到道路的能力,是能看到別人看不見之物的能力。我們需要的是此類身經百戰的人才。
他們具有非凡的能力,在環境發生變化時,能夠迅速應對。他們不僅能在現有的環境中,還能夠在新的環境中、在嚴酷的競爭中大顯身手。在任何環境中,他們都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實力。無論是在解決問題、把握現狀方面,還是打破僵局、構思事業方面,他們都具備了專家的能力。我們首先必須擺脫以往對事物的看法、思考方法、習慣和規則。
——(摘自中信出版社《專業主義》一書,由中信出版社特別授權)
發表于 @ 2008年08月14日 21:26: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