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厚積薄發 一拖技術之劍初露鋒芒
厚積薄發 一拖技術之劍初露鋒芒
有一種勝利,比的不是強悍也不是智謀,而是堅韌,比的是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以后,依然還活著。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一拖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那些**艱難的歲月里,幾乎沒有人相信,像一拖這樣的國有企業能幸存下來。然而,一拖不僅沒有被蓬勃生長的民營企業淹沒,更沒有被洶涌而來的跨國巨頭吃掉,它依然挺立著。
現在,一拖不但活著,而且它似乎正在煥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活力。這種活力不僅僅來自“忍辱負重”后的能量釋放,更多地來自經驗的沉淀和在技術領域的實質性進步。
一向低調的趙剡水,日前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的采訪時,談得**多的就是技術以及基于技術的核心能力。他不厭其煩地向記者解釋著那些專業性很強的技術術語。很顯然,這個外表溫和且有著書卷氣息的董事長,對于一拖的未來充滿了自信。
就一拖集團來說,與過去年代**不相同的一點是,他們從2008年正式進入國機集團。趙剡水說,國機集團為中國一拖的發展提供了資金、研發、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其核心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企業的發展平臺比過去更大了。
其實,一拖人的自信更多的是基于越來越清晰的戰略框架。
今年7月,通過一拖領導層兩次集中封閉的“頭腦風暴”式討論和激辯,領導班子**終提出了“聚核鑄強”的戰略思路。概括起來,“聚核鑄強”的內涵就是要聚集核心資源、聚力核心業務、聚焦核心市場;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國際化經營能力、人才強企能力為重點,不斷提升公司創新和運營能力;做強拖拉機、柴油機、機具核心業務,做強零部件黃金供應鏈體系,做強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把中國一拖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農業裝備供應商。
全面實施“聚核鑄強”發展戰略,順應了我國 經濟發展戰略轉型與方式轉變的基本規律,是做強做優中國一拖的現實選擇。
一以貫之的技術積累之路
業內有識之士普遍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已刻不容緩,否則將失去經濟發展的活力。
而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不是十多年來盛行一時的“短、平、快”發展模式,因為它已經曝露出太多的“后遺癥”。現在,該是那些真正具備強大技術實力、進行了多年技術積累的企業發力的時候了。
一拖所一以貫之的,也是這樣一條默默無聞但潛力無限的技術積累之路,所以,一拖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實際上,趙剡水眼中的中國農機市場戰略版圖非常清晰,大致分為兩個兵團,一是海外兵團,都是久經沙場的跨國大鱷,市場經驗豐富,規模龐大,產品線豐富,具備成熟的供應鏈和銷售體系;另一個就是以一拖為代表的國內兵團。
面對利益巨大、蓬勃發展的中國農機市場,海外兵團不再滿足于僅在中國賣產品,雖然在此之前,他們是有保留的,先進產品投入有限,但是近幾年,主要的跨國農機企業全面進入中國市場,投資建廠,設立研究中心,憑借先進技術和完善供應鏈不斷擴展國內農機市場。
而國內企業所缺乏的,就是關鍵性的核心技術,這點幾乎所有的國內企業和業內專家都知道,大家一直在尋找一個切實可行的突破口。
一拖始終堅信,要想爭得和海外兵團同臺競技的機會,關鍵不在于盲目擴大企業規模,不在于貪大求全,而是通過不斷的投入,實現技術創新和積累,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一拖規模不夠大、產品不夠豐富的狀況,趙剡水認為,“只要靠著自己的核心技術,使一拖的拖拉機、柴油機、農機具得到了國內乃至國際市場的普遍認可,何愁規模不大、產品不全、企業不興!”
大政方針已定,關鍵還在具體執行。
在一拖規劃的具體戰術中,拉動一拖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是以動力換擋拖拉機、電控柴油機和高效復合農機具為代表的三駕馬車。
動力換擋 敢與外企試比高
有“國產**先進拖拉機”之稱的東方紅動力換擋重型拖拉機于去年9月在一拖的成功下線,對中國拖拉機的市場格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專家們普遍認為,動力換擋將成為未來拖拉機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現實中,拖拉機的工作狀況比汽車更復雜,動力換擋的**大作用就是實現了快速和準確的自動和智能換擋,可以有效地提高拖拉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一拖對于動力換擋的執著絕不是心血來潮。
2007年,中國一拖開始整合全球技術資源實施“PST項目”,歷經3年時間,成功推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動力換擋重型輪式拖拉機。今年3月,一拖成功收購法國一家動力換擋傳動系工廠,成立一拖(法國)農業裝備有限公司。
趙剡水頗有感慨的說,如果沒有前期的技術積累,一拖根本不敢并購這樣一家擁有動力換擋全套先進技術的公司,因為就算拿到手了,也不一定消化得了。通過此次并購,一拖充分吸收了動力換擋方面的先進技術成果,把動力換擋的研發進程提前了一大步。
技術的飛躍,對一拖的發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功效。
在被一拖視為“傳統市場、重點市場、示范市場、高端市場”的東北地區,一直是國內外頂**農機企業競爭的大舞臺,海外兵團都不遺余力地將自己**先進的產品投入這個巨大的市場。
憑著雄厚的技術實力,中國一拖在黑龍江省今年大型拖拉機招標中,一次中標120多臺,使一拖成為惟一一個為大型農機合作社提供200馬力以上拖拉機的國內企業。
柴油機 中堅力量煥新光
眾所周知,柴油機是拖拉機**重要的核心部件。柴油機,也是一拖的傳統核心業務。
據估計,在中國大功率拖拉機領域,“東方紅”柴油機的占有率能達到60%以上。
一拖人對如此成就的取得并不驚嘆。原因就在于,從“七五”開始到現在,他們對于柴油機的投資就沒停止過。2002年,一拖就著手電控柴油機的研發,其目的在于提高柴油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水平。
電控柴油機的研發沒有捷徑,只能用“笨方法”,就是通過做大量的試驗,檢測和記錄不同機型在不同負荷、不同轉速下的表現。在掌握了大量試驗數據的基礎之上,不斷改進設計,用科學數據來優化柴油機的性能。
目前,一拖已經在電控柴油機的研發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就在11月底,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重型柴油機生產線即可投產。
農機具 抓大放小為用戶
在今年的農機展上,大型、高效、復合農機具是出現在一拖展臺上的另一個主角。
發展農機具,是一拖以用戶為導向發展的必然選擇。
出身于農家的趙剡水對于農機具的作用深有感觸:用戶花費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購買的拖拉機,如果沒有機具,就僅僅是一個移動動力而已。
他強調,不要小看農機具的作用,農業機械化簡單說來就是由機械來代替人進行農業生產,只有配上機具成為機組的時候,機組才能真正替代人挖土、開溝、播種、收獲,才能實現拖拉機的**大使用價值。
雖然國內很多企業都在著手農機具研發,但是綜觀這幾年的發展,國內企業除了產品技術的劣勢以外,在材料和工藝上差距也是非常明顯的。
對于大型、高效、復合農機具的開發,一拖沒有單打獨斗,而是要走一條“對外開放、合作開發”的新道路。
一是直接的配套產品,由具備足夠資格的廠商直接為一拖提供產品;二是OEM,通過各種并購和深度合作,生產“一拖”品牌的農機具;三是自主研發和生產特種、大型、專用的農機具。
趙剡水形象地把這種戰略比喻為“抓大放小”。
回到技術的原點
眾聲喧嘩之后,一切必將回歸原點。回歸技術,依靠技術來提升企業競爭力,這才是一拖真正的返璞歸真之路。
幾十年來,曾經輝煌、曾經沉寂,作為中國農機工業的“黃埔軍校”,一拖對中國農機產業的蓬勃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它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也為后起之秀的新銳農機企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一位農機行業的資深專家認為,如果沒有一拖的堅持,就算農機行業好,也好不到現在這種“百花齊放”的程度,因為一拖積累了技術,消化了技術,并且通過市場,溢出了技術,帶動了整個農機行業的技術升級。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以技術之燈而求索,這句話用在充滿信心的一拖人身上并不為過,對未來、對來自于國內外的競爭,一拖已做好準備。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