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五征集團協辦“2014中國現代農業裝備一號論壇”
五征集團協辦“2014中國現代農業裝備一號論壇”
近日,山東濟寧市兗州區圣德國際酒店,由農民日報社主辦、山東五征集團協辦的“2014中國現代農業裝備一號論壇”在這里舉行,來自農機行業的多位權威專家就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面、全程、高質、高效”方向發展這一主題展開對話,讓在場800多位農機經銷商和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分享了一場充滿智慧的思想盛宴。、
1、未來農機化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2004年,國家頒布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開始實施中央財政對農機購置方面的補貼,由此開啟了10年農業機械化發展“黃金時期”。10年過去了,很多人開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紅旗究竟能打多久?論壇主持人、中國農機化協會常務副會長馬世青認為,去年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很多利好政策,給行業帶來了信心和力量,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的農業機械化事業仍然可以保持持續、快速、穩定、健康的發展態勢。
農業部農機化司巡視員丁翔文透露,農業部去年做了一個購機補貼的規劃,從2013年到2020年,總的農機投入大概在8000億元左右,其中中央補貼投入2400億元,年均是306億元。這個規劃的實施必將對我們盡快實現全國農業機械化,實現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目標起到重要的作用。
丁翔文說,中央一號文件中一項改革性的舉措是進行補貼產品的市場化改革試點,補貼機械品類范圍除了明確取消補貼資格的產品以外,沒有列入補貼目錄的產品也可以申請補貼。根據中央一號文件出臺的農業部一號文件,規定要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權,在不遠的將來,可能會開放農民通過網購、團購或者直接到廠家購機,充分保障農民自主選擇的權利。
2、作物、環節、區域發展不平衡是突出問題
到2013年底,我國的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59%,連續7年每年有兩個百分點的提高,但距離全面實現機械化、全程實現機械化仍然有差距。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敏麗用數字對比讓大家清楚地了解這一差距:糧食作物還有一些薄弱環節,水稻機械化種植預計數是35%,玉米的機收預計數是49%,都沒有超過50%。棉、油、糖也是國家的戰略物資,現在的機械化水平差距很大,棉花采摘水平是8.3%,油菜種植是14.5%,收獲的機械化水平是16.9%,馬鈴薯機收率也很低,是19.6%。區域間也不平衡,差異非常大,特別是南方丘陵山區水平較低。現在只有3個省的機械化水平在80%以上,有兩個省在60%左右,貴州不到20%。
農業部農機推廣總站總工程師徐振興認為仍有3個突出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發展不平衡;二是農機農藝融合不夠。主要體現在品種、栽培制度,包括耕作制度,不協調好就不可能實現機械化;三是農機投入相對比較單一,主要資金用來買設備,但是真正的生產方式、工藝技能的探索這些遠遠不夠,還有一些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維修、機棚的建設也非常不到位。
3、農機工業要抓住機遇全面提升制造水平
“不論從政策上、市場上來看我們農機工業確實是大有作為,但現在這么好的空間和市場就是我們的嗎?”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高元恩對此很擔心。他舉例說,我國的農機工業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0%以上,在機械行業中是第一位,但是在高端市場,到東北去看看,黑龍江農場18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基本上都被國外品牌所占領,120馬力以下的動力換擋都是國外的。我們面臨產業結構要調整,產業水平要提升,關鍵技術要突破,這個坎兒一定要跨過去。
中國農機研究院副院長方憲法說,今天面臨全面機械化全程機械化的爆發性增長,但行業在制造技術和產品技術方面做的準備并不充足。我們當前的技術工作,還是主打解決機械產品有和無的問題,但是在信息化、智能化、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友好方面,滿足這些新的需求我們還要持續努力。總體而言,中國的農機化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我們不能簡化我們的農業生產,要像法國那樣向相對比較精細的機械化方向發展。
山東五征集團董事長姜衛東認為,十八大提出來的“新四化”,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田作物的全程機械化,土地進行成片治理建立高產的農田,這給企業創造了很好的機遇。農機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產品研發制造能力,針對國外上百年的生產制造企業就其產品研發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
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會長陳濤認為,農機流通服務的方式也要改變,比如說過去很多后置的工作,可能要逐步轉化成前置的服務,過去靠產品的經銷來獲取利潤,現在要貫徹到全過程的服務,用現代成熟服務業的手段來提升我們傳統涉農服務業的能力。
更多公司信息,請訪問:山東五征集團有限公司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