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資訊> 農機工業上水平的點睛之筆
農機工業上水平的點睛之筆
——寫在東風井關農機產業園項目落戶之后
7月15日,總投資55億元的東風井關農機產業園項目落戶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東風將與襄陽市共同建設現代化的高端農機生產基地。7月底,東風井關(襄州)農機產業園規劃正式啟動。襄陽市農機裝備狀況如何?農機使用情況怎么樣?該項目的落戶,將會給襄陽市高端農機裝備制造業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近日,記者帶著這個問題,采訪了市農機辦、部分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農機工業恢復性發展新起點
農機工業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前提條件。市農機辦副主任童澤軍告訴記者,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襄陽市的農機工業全線崩潰,農機企業大范圍停業轉產,農機企業集體失聲。近10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拉動下,襄陽市農機工業企業呈現緩慢復蘇的態勢,涉足農機裝備制造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產品的品類有所擴大。
截至目前,全市有一定規模的農機生產企業12家,全市農機工業生產總值6億元,從業人員近700人,在這些企業中,農機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只有東風井關農機公司和棗陽正天章正農機設備公司,多家農機企業(湖北神譽重工、湖北雷普立農機公司)準備涉足農機裝備制造,是農機工業恢復發展的重要標志。
童澤軍說,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帶動下,各企業對農機科技的研發投入逐年增加,特別是東風井關公司的入駐,使襄陽市農機研發、創新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他們生產的插秧機、收割機基本達到國際領先和國內**流農機品牌水平。南漳恒達、棗陽正天章正等公司也都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型農機產品。
目前,農機生產制造領域已成為各類資本流入的重要洼地。各縣(市)也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南漳從臺灣引進農機生產企業成立食天糧安農業機械公司,從浙江引進農機生產企業成立名泰農機有限公司;宜城富億農業機械有限公司也是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農機企業。
可以說,襄陽市農機工業已有了起步性發展。童澤軍表示,此次,東風井關農機產業園項目簽約,不僅填補了湖北省農機裝備制造業的空白,還對引導襄陽市農機裝備制造產業,乃至湖北省的農機企業、科研機構消化吸收國內急需的重大農機產品制造技術、關鍵共性技術、基礎工藝技術,提升農機工業制造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機裝備總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市農機辦提供的一份數據上顯示:上半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607.1萬千瓦,各種農業機械82萬臺(套),大馬力、高性能、環保型新型復式作業機械進一步增多,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總量位居全省第一,是湖北農機大市,機械耕整是襄陽市機械作業水平較高的傳統作業環節,常年機耕水平在90%左右,綜合機械化作業率在73%以上。
市農機辦副主任童澤軍介紹,以今夏為例,全市完成水稻機耕面積277萬畝,機械耕整達到94.8%;完成小麥機收面積524萬畝,機收率達到95.6%;玉米機播面積達到147萬畝,機播水平達到60.7%,夏收夏種主要農作物機械化作業水平進一步提升。夏收期間,全市投入收割機1.65萬臺,在一周時間完成了小麥收割任務,避免了“爛場雨、倉門災”,保證了夏糧豐產豐收,顆粒歸倉。
農機化作業助戶社共贏
近日,記者來到襄州區雙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這里,記者了解到,該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0月,是一家專門從事糧食生產和為廣大農戶提供農機、農藝服務的合作社,服務范圍覆蓋襄州區、棗陽市、宜城市及河南省新野縣等兩省4縣(市、區)30多個鄉鎮?,F已發展社員158人,擁有各類先進大型農業機械數量160多臺套,截至去年底,完成機播面積2萬畝,機械作業總面積達到8.5萬畝。
為什么那么多農民愿意加入合作社?該合作社理事長宋濤說,主要原因是現代化機械化作業方式比傳統人工作業方式省時、省力、省錢、收入高,“種田全托管、服務全包攬”,廣大農戶稱心如意。宋濤算了“三筆賬”。
“第一筆賬,新農藝加農機運用賬。過去,采用人工插秧的傳統水育秧方式,兩個人每天**快插1畝,按每個人每天工錢100塊計算,1畝地要200塊錢成本;現在,使用全自動機械插秧機,兩個人每天可以插250至300畝,工效提高了200多倍,而且每畝地僅收取服務費70塊錢,等于每畝地節約了130塊錢。第二筆賬,使用良種增收賬。每畝產量1350多斤,比人工插秧每畝增加200多斤,按現在每斤一塊三毛錢的價格,每畝增收260多塊錢。第三筆賬,科技保障賬。合作社對托管的土地采取統一供種、統一培訓、統一育秧、統一病蟲害防治等辦法,綜合使用農業新技術,既減少了病蟲害,又增加了收入。因為質量好,每斤要比市場價格高出一毛錢,等于每畝地又多收了130多塊錢。”這三筆賬加在一起,每畝多收入500多元錢。截至目前,合作社資產累計1100萬余元,老百姓和合作社都能受益。
老河口市仙人渡鎮劉營村種糧大戶劉繼偉承包土地130多畝,每年種地收入近20萬元,是當地科學種田致富能手。這些年他先后購買了拖拉機、旋耕機、收割機等適用農機具,糧食種植和收獲大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隨著承包地越來越多,水稻插秧的勞力問題讓他大傷腦筋。
老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30多畝水稻插秧,從育苗到全部栽插完畢,幾乎都是請人干的,現在人工工資高,大忙季節請不到人,好不容易請了人,自己每個環節都要盯著管著,稍不注意就會出問題,窩工而耽誤農時,去年僅請人插秧付工資就花了3萬多元。今年用高速插秧機插秧,**多四五天就可以把自家的水稻全部插完,起碼可以省下3萬元的插秧人工費。老劉說,有了專業人員的指導,他對機械化作業非常有信心,今后他要繼續投入先進機具,爭取自己種的地全都實行機械化。
-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