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產業研究>>
(推薦)
應對全球糧荒亟需填平農機補貼缺口
信息來源: 國際商報
今年以來,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各地農民購買農機熱情高漲,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農機購置補貼“僧多粥少”的局面。而且,隨著農機購置補貼專項政策的更廣泛宣傳,將會有更多農戶申請購買補貼農機具,補貼資金缺口將越來越大。
農機購置補貼在我國已經實施多年。今年我國農機具的購置補貼在去年的基礎上預算翻了一番,達到40億元,增長比例可謂不小,可為何一些地方還會出現補貼資金捉襟見肘的現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補貼范圍和品種擴大了。今年我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覆蓋到全國所有的農業縣,包括墾殖場、農場;補貼種類也由以前的七大類24種農機擴大到九大類39種農機。
二是補貼標準提高了。按照規定,中央政府資金的補貼率不超過機具價格的30%,且單機補貼額不超過3萬元。不少地方加上省級財政配套資金補貼,去年單機補貼可達5萬元,今年更是可以補到8萬元;對農民購置大中型拖拉機、旋耕機、秸稈還田機、植保機等按50%補貼標準執行。
三是農機價格上漲了。鋼鐵及其他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農機價格的上漲,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農機價格上漲幅度都在5%~10%,尤其以大中型拖拉機上升幅度更大。
四是農民購機積極性提高了。現在農村勞動力價格已經達到每天40~50元左右,比去年上漲近一倍。農村勞動力價格的普遍上漲,也刺激了農民購機積極性,更多農民傾向于以機械化耕作代替人工勞作。
五是農機購置補貼專項政策宣傳力度加大了。更多農民獲悉了此項政策,申請人數大增,補貼資金供需矛盾進一步顯現。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農民購機熱情高漲,財政補貼資金缺口日益擴大,有部分農民購買了機具而享受不到補貼,還有部分農民有購機的意愿,但因沒有財政補貼而等待觀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這種情況在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糧食主產區都或明或暗地存在。以河南省為例,2007年,河南全省共投入購機補貼資金1.6億元,直接受益戶13988戶,今年補貼資金達到2.3億元。如果按照2007年的比例來核算,今年能獲得補貼的農戶估計在2萬戶左右,平均每戶可獲補貼1.1萬元,按照30%的補貼標準計算,每戶購機總費用在3.6萬元左右,屬于中等農戶的購機水平。以河南這樣一個農業大省、人口大省來說,這個數量顯然是難以滿足要求的。而來自內蒙古農機技術推廣站的資料顯示,到“十一五”末,內蒙古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缺口為16.68億元。另據資料顯示,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機購置補貼專項資金40億元,其中下達江蘇省1.5億元,該省省級財政預算安排1.2億元,加上上年結余2100萬元,全年中央和省級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實際可用資金達到2.9億元,計劃補貼機具10.28萬臺,預計將惠及農戶超過6萬。就江蘇這樣的經濟強省來說,每臺農機具補貼資金不到3000元,相對于大中型機具價格而言,補貼比例偏低;每戶補貼不足5000元,補貼覆蓋率略廣于河南,但戶均補貼額少于河南,同樣顯現政策存在顧此失彼的矛盾。
農機購置補貼是我國支農補貼中的一項重要補貼,對于調動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喚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補貼過程中的很多問題也隨之曝露出來。眼下比較突出的矛盾是補貼資金“僧多粥少”。建議國家針對各地具體情況,追加部分補貼資金,地方財政也要積極拿出配套資金,擴展惠農覆蓋面。其次,各地應增加農機購置信貸,農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要加大扶持力度,放開對購置大型農機具的貸款。同時,各地還應積極創新農機管理模式,可組織少數有機戶,創辦農機股份制合作社、農機作業協會、經紀人等農機中介服務組織,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程度。
(2008-7-12)
發表于 @ 2008年07月21日 20:08:00 |點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