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位置:農機通首頁>>農機博客>>羅曉>>個人博壇>>
走進新農村了解農業需求
羅曉 柳琪 李衛東/文
前不久,中國一拖集團公司進行了新農村建設專項調研活動。專項調研活動根據集團公司市場部設計的調研內容,采取有關單位駐外銷售人員進村入戶與農民朋友和農機用戶進行“零距離”溝通、深度交談、發放調研問卷的方式,前后走訪若干個新農村建設示范行政村,其中重點調研了國家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以及其他地區的重點示范村。
農村發生深刻變化,產品市場空間巨大
調研活動對20個省百余個“示范村”的調查發現,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結構、農業種植結構、田間種植方式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延續幾千年的農耕經濟觀念已經發生根本的動搖,農民盼望擺脫靠人工、畜力為主的生產方式進行繁重的規模化生產,這一愿望越來越強烈。
當前農村農業勞動者在當地農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與當地的農村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越是經濟落后的農村,農業勞動者所占比重越大,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的人口比例越小,外出務工的人員越多,反之,越是經濟富裕的農村,農業勞動者所占比重越小,例如,中西部地區的農業勞動者所占比重遠遠高于東部地區。還有,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新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也正在發生巨大變化。農村勞動力結構的重大變化,帶來了農民收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其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近40%。
從總的情況看,各地的大宗農作物品種結構趨于優化,示范村小麥、稻谷和棉花播種面積調減,而玉米、大豆、油料、糖料和煙草等作物播種面積穩步上升。從種田方式上看,新農村建設促進了農村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目前示范村的種植方式以機械化作業為主,只有個別地方還是以畜力為主。今后,隨著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的進一步轉移,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將會出現嚴重短缺,從而將加大對農業機械等產品的巨大需求空間。
新農村建設對機械設備需求多樣化
“現今新農村建設對相關機械產品有什么樣的具體需求?”在面對面隨機調查的農民中,31%的人對現在的農業種植方式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2%的農民認為目前所使用的機械設備不能滿足生產所需,幾乎所有被調查的人都希望在農業生產中多使用機械化設備。調研中還發現,盡管農村的基礎建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加強和完善,目前不少地區新農村建設的內容集中在道路建設、修房、農田水利建設、引水工程、基建等方面,加大了對農業機械、運輸工具、工程機械等相關機械設備的需求。
在一些村莊,調研人員看到有相當一部分村莊經濟發展好、農機保有量較大、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機械化程度較高。在北方冬麥區,小麥基本上實現了機耕、機播、機收。在南北方稻區,農村基本上實現了水稻機耕,但機插秧和機收水平仍很低。在不少地區,“高產王”玉米基本實現了機耕、機播,但機收率依然很低。調研人員在詢問農民和用戶還需要什么樣的機器和設備時,不同地區的被調查者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這表明當前各地對農業機械產品的需求差異性很大。
農民貸款不難,缺得是“掙錢機器”
調查發現,目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較多,像“村村通”公路建設、舊房改造、中低產田改造、建沼氣池等勞動,缺乏勞動力的現象較為普遍,因此當前的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相關設備的需求較大。比如在對目標村的調查時了解到,現在許多村子都在或打算修鋪道路,村莊修鋪道路將主要用到以下機器設備:推土機、鏟車、裝載機、農用運輸車等。而引水工程、小水電建設、煤氣管道鋪設、農村基建等,將用到挖掘機、開溝機、拖拉機等設備。
據了解,交通部已經正式出臺《全國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到2010年,全國農村公路里程將達到310萬公里,并且新建與改造同步進行。其中,東部地區,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中部地區,基本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西藏自治區視建設條件確定)。
目前,我國各級金融機構都推出了面向農村的金融產品,農民們融資渠道比較順暢,但缺少的是致富的門路、好的項目、掙錢的產品。如果企業在向農民朋友和用戶推銷產品之前,注意向他們提供致富信息和項目、盡量提供性價比高的產品——“掙錢機器”,這樣更能贏得他們的歡迎。
發表于 @ 2008年06月26日 00:44:00 |點擊數()